神經外科 /外科系統

當前位置:首頁-科室簡介-神經外科


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簡介


一.基本情況

      神經外科始建立于1961年,當時開展各種顱腦外傷、腦出血、腦腫瘤、腦積水、腦血管病、椎管內腫瘤、顱腦脊髓先天畸形等手術。1998年起開展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治療顱內各種復雜腫瘤,開展斜坡、腦干腫瘤顯微手術。2019年7月搬至9號樓13樓,分為神經外科一病區、二病區及神經外科重癥監護病區3個病區,擁有床位數99張,包括普通床位88張,NICU床位11張。目前科室分為:顱底神經外科(神經內鏡)、血管神經外科、功能神經外科、脊柱脊髓神經外科、顱腦外傷與重癥神經外科、小兒神經外科六個亞專業,各亞專業已初具規模,相互合作,共同服務于廣大神經外科患者。我科年門診量約15000人,年收治住院病人約3000人,年手術量約2000臺次。經過近50年的發展,神經外科已成為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重點建設???、皖北地區神經外科醫療中心, 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顱底外科技術培訓中心。
二.人才梯隊
      科室現有醫師25名,其中博士2人,博士在讀4人,碩士16人。主任醫師4人,副主任醫師6人,主治醫師5人,住院醫師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碩士研究生導師5人,博士導師1人。護理人員51人,是全國優質護理服務突出病房,中華全國總工會“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崗”。
三.主要病種
      目前科室開展的各種診療活動涵蓋神經外科所有疾病,包括:神經腫瘤(如腦膠質瘤、腦膜瘤、垂體瘤、顱咽管瘤、脊索瘤、聽神經鞘瘤、三叉神經鞘瘤、轉移瘤等等);腦血管?。ㄈ鐒用}瘤、動靜脈畸形、自發性腦出血、煙霧病、海綿狀血管瘤等等);顱腦損傷及神經重癥(如腦挫裂傷、腦內血腫、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顱骨骨折、腦脊液漏等等;各種神經重癥如腦干出血、腦干腫瘤術后、重型顱腦損傷等等);神經功能性疾?。ㄈ缛嫔窠浲?、帕金森病、癲癇的外科治療、面肌痙攣、扭轉痙攣等);脊柱脊髓疾?。ㄈ缛巫倒軆饶[瘤、頸椎病、脊髓空洞癥、脊髓血管畸形、脊柱外傷等);先天性畸形(如慢性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腦積水、脊膜膨出等);其他神經系統病變如顱內感染、顱內寄生蟲病等等。
四.科室設備
      科室設備齊全擁有:德國蔡司手術顯微鏡,神經導航系統,高清神經內鏡系統,CUSA,超聲骨刀,美國艾泰克32通道電生理監護儀,磨鉆,頭架多套、碳素頭架一套,術中B超等等??剖揖哂猩窠浲饪茖S檬中g室及復合手術室(雜交手術室),為神經外科開展各類手術提供了可靠保障。神經重癥監護室擁有:PB-840呼吸機;GE-B650心電監護儀;Radiometer ABL80、GEM5000血氣分析儀;麥科田MedCaptain多功能輸液泵11組以及心電圖機、除顫儀、冰毯機、震動排痰儀、下肢氣壓泵治療儀、床旁纖維支氣管鏡、顱內壓監護儀(可開展呼氣末CO2監測、持續腦電監測、BIS監測等);床邊血管成像B超;中央護理監護監測系統等,這些設備為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的積極救治提供了可靠保障。
五.主要技術 
      1.顯微操作技術:隨著手術顯微鏡的廣泛應用,各種顯微操作技術逐步普及,我科積極舉辦及參加各種顯微外科操作培訓班,培養優秀顯微操作人才,促進了顯微技術的大幅提高和人才梯隊的建設,為我科顯微神經外科的發展不斷增添活力。目前常規開展顯微鏡下膠質瘤、腦膜瘤、垂體瘤、神經鞘瘤等腦腫瘤切除手術,動脈瘤夾閉術、微血管減壓術等各類神經外科手術。
      2.神經內鏡技術:我院神經外科自2011年開展神經內鏡手術以來一直致力于神經內鏡技術的臨床和基礎研究,目前已開展各類神經內鏡手術約1500臺次,每年門診量約2000人次,每年開展各類神經內鏡手術約200臺,自2016年至今連續四年成功舉辦國家級神經內鏡培訓班、國家級及省級神經內鏡繼教班,獲得國內外同行的一致好評。我科于2018年獲得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顱底外科技術培訓中心。常規開展完全內鏡下垂體瘤、脊索瘤、顱咽管瘤、蝶竇內病變、腦膜瘤、拉克氏囊腫、表皮樣囊腫等切除術;完全內鏡下腦內血腫清除術;完全內鏡下行微血管減壓治療三叉神經痛及面肌痙攣等神經功能性疾??;完全內鏡下視神經管減壓術、腦脊液漏修補術等等;完全腦室鏡下治療:腦積水神經內鏡下三腦室底造瘺術、腦室內腫瘤切除術、顱內蛛網膜囊腫切除+造瘺術等等。
      3.“鎖孔”入路微創夾閉顱內動脈瘤技術:顱內動脈瘤是神經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破裂動脈瘤大多發病急、病情重。破裂動脈瘤及部分未破裂動脈瘤大多需積極治療,以挽救患者生命。開顱夾閉動脈瘤是顱內動脈瘤的一種治療方法,“鎖孔”入路微創夾閉顱內動脈瘤具有創傷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花費少等優點。我科從2011年開展該技術以來已治療各種顱內動脈瘤約520臺次,患者術后并發癥低、復發率低得到了患者及同行的認可。
      4.神經介入技術:神經介入是顱內血管疾病治療的一種方法,我科依托復合手術室西門子飛龍系統,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選擇對患者最好的治療方案。神經介入最大的優點是微創,即創傷小,恢復快,在國內各大城市已得到廣泛應用,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高度認可。其主要方法有腦動脈瘤彈簧圈栓塞術及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腦AVM Onyx膠栓塞術,顱內外血管狹窄支架植入術等。經過數年的發展,我科目前已常規開展的神經介入手術疾病包括:各種出血性腦血管疾?。耗X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硬腦膜動靜脈瘺、頸內動脈海綿竇瘺等;各種缺血性腦血管疾?。猴B內、外血管狹窄;各種復合手術,如富血管腫瘤腦膜瘤和血管母細胞瘤的復合手術、腦AVM復合手術、脊髓血管性疾病的復合手術及頸內動脈和椎動脈術中損傷的復合手術;各種復雜的腦血管和脊髓血管造影。
      5.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目前可監測腦干聽覺誘發電位、體感誘發電位、運動誘發電位、自由肌電、腦電圖等,Ⅱ至Ⅻ顱神經均可做到監測,不僅提高手術安全性及腫瘤全切率,也為神經外科重癥患者病情評估提供了可靠途徑。
      6.其他神經重癥救治技術:心肺復蘇術(包括電除顫)、人工氣道建立技術(包括氣管插管術、經皮氣管切開術)、機械通氣技術、顱內壓監測技術(無創和有創)、無創腦血氧飽和度監測技術、床旁腦電圖監測技術、實時動態血糖監測技術、動靜脈穿刺置管技術、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技術、有創和無創血流動力學監測技術、經鼻留置鼻腸管技術;血氣分析技術、床邊B超血管成像技術等。
六.教研成果
      神經外科作為安徽省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神經外科培訓基地,每年接收培養神經外科專業住院醫師10名左右。目前有碩士生導師5名,博士導師1名,每年培養科學學位和臨床學位碩士研究生4-5名,承擔蚌埠醫學院本科教學和臨床帶教任務,接收培訓外院進修醫生,目前神經外科已與省內外多家醫院形成聯盟,如:泛長三角神經外科聯盟、安徽省神經外科聯盟、安徽省神經重癥聯盟等。與壽縣人民醫院和利辛縣中醫院成立了??漆t聯體。醫療規模和診治能力、學科人才培養和學術水平處于省內先進水平。近三年來榮獲院高新技術三等獎5項,其它醫療成果獎多項。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在二類以上雜志包括SCI、EI、CSCD等發表論著18篇。參編神經內鏡書籍2部,參與翻譯神經內鏡書籍1部,專利一項。在皖北地區乃至全省具有重要的學術影響。
七.科室負責人
      科主任:  姜之全
      科副主任:張少軍
      科護士長:曹芹
      副護士長:江琴
八.學術交流
      科室每年均舉辦國家級及省級繼教班、全國神經內鏡解剖培訓班,舉辦市級繼教班,邀請全國神經外科頂級專家來蚌傳經送寶,同時參會醫師也遍布全國各地,得到了同行的認可及贊譽,為微創技術在神經外科的應用推廣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剖腋骷夅t務人員積極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多位主任、護士長受邀到全國及省內大型會議上進行學術講座、主持和交流,既推動了我院神經外科的快速發展,也擴大了科室在省內外的影響力。
九.科室文化
      科室始終堅持科室文化建設,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團結協作、積極向上、努力進取、尊師重教、砥礪前行的科室氛圍,科室各級醫護人員精誠合作,心向一處聚,勁向一處使,始終貫徹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盡最大努力為廣大患者服務。
十.地址
      醫院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長淮路287號
      科室位置:9號樓13樓神經外科

 

功能神經外科:神經外科學從治療的疾病譜上主要劃分為腦腫瘤、腦血管病和功能腦病。采用手術的方法修正神經系統功能異常的醫學分支是為功能神經外科學。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生活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功能升級外科變得更加重要,不同于前面2種疾病,以切除病變,增加生存率為主要目的,功能神經外科手術針對特定的神經根、神經通路或神經元群,旨在有意識地改變其病理過程,重建神經組織的正常功能,使得患者能夠返回到正常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對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減少家庭和社會負擔有及其重要的意義。
 本科室同影像科,神經內科等多個科室進行合作,依托3.0T磁共振,術中導航儀,電生理監測儀等較為先進的輔助工具,已經開展了了多項功能神經外科手術,并且,對于一個疾病可以通過不同的方法進行治療,方法全面有效,已經得到廣大患者的認可。其技術團隊在婁飛云主任領導下正在穩步發展壯大,逐步開展了各種功能疾病的治療,取得優異的成績。
功能神經外科組治療主要包括以下疾?。?/span>
1.三叉神經痛:被稱為“天下第一痛”,年齡多在40歲以上,以中、老年人為多。女性多于男性。開始患者疼痛比較輕,可以口服藥物治療,效果良好,但隨著時間推移,藥效逐漸不明顯,疼痛加重,嚴重時患者不能正常飲食,洗漱,稍有刺激,整個面部疼痛難忍,雖然不會影響患者生命,但后期患者毫無生活質量可言,目前,我科室已經開展三叉神經痛的多方法治療,對于不同患者可以制定相應的方案。其一是可以微創開顱手術,對三叉神經根部的血管進行梳理分離,從根本上解決疼痛根源,其二是對于一些老年或者手術風險較為敏感的患者,進行微球囊三叉神經半月結壓迫術,僅僅在面部穿刺一個細針,將微球囊送入神經節內,壓迫10分鐘左右即可解除疼痛。創傷小,效果明顯,費用低,住院時間短,目前已經治愈各個年齡層患者。
2.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民間又有“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之稱,所以一般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經過一段時間發展成為面肌痙攣,連動到嘴角,嚴重的連帶頸部。初起抽搐較輕,持續僅幾秒,以后逐漸處長可灰數分鐘或更長,而間歇時間逐漸縮短,抽搐逐漸頻繁加重。病人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工作或學習,嚴重影響著病人的身心健康。其發病機制為顱內血管壓迫神經造出,常規微創開顱解除壓迫即可治愈。
3.帕金森?。旱湫桶Y狀:①震顫常為首發癥狀,特點為靜止性震顫主動運動時不明顯。②肌強直,被動運動關節時類似彎曲軟鉛管的感覺、故稱“鉛管樣強直”,部分則為如齒輪在轉動一樣,稱為“齒輪樣強直”。③運動遲緩。表現各種動作緩慢,如系鞋帶穿衣、剃須刷牙等動作緩慢或困難。有“面具臉”,“小步態”,“慌張步態”等特征。④自主神經功能障礙常見唾液分泌過多致流涎皮脂腺過度分泌及出汗增多,使皮膚尤其是面部皮膚油膩血壓偏低。⑤精神障礙常見為抑郁癥,通常輕中度罕見自殺。帕金森初期可以通過服用藥物進行控制,但到后期效果不佳,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增加家庭生活和經濟負擔,目前,可以通過植入腦深部電極,進行電刺激相關核團,進而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
4.美杰綜合征,主要表現為無法控制的閉眼,張嘴和伸舌頭等,如同做鬼臉樣表情。這些癥狀造出患者無法正常工作,也不能進入到社會生活中去,藥物局部注射效果不明顯,同帕金森一樣,可以植入電極,刺激特定核團以得到治愈。
5. 扭轉痙攣:主要是軀干和四肢的不自主痙攣和扭轉,但這種動作形狀又是奇異和多變的(又稱變形性肌張力障礙)這種患者無法工作學習,目前,腦深部電極植入刺激已經可以改善癥狀。
6.癲癇:即民間所謂的“羊角風”,常規藥物可以控制癥狀,但部分患者在藥物逐漸增加的情況下,仍然不能杜絕癲癇發作,患者發病無規律,突然發病,工作受到限制,嚴重者發病時造出意外而危及生命。目前,對于有明確病因的癲癇,可以通過各種檢查找到原發的癲癇病灶,手術切除病灶,進而治療癲癇。而部分患者沒有明顯病灶的可以進行迷走神經刺激術以改善癥狀。

 

脊柱脊髓神經外科:脊柱脊髓神經外科是神經外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其內容為:診斷及治療中樞、周圍及自主神經系統及其支撐結構的醫學。中國神經外科學會也明確指出,脊柱脊髓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屬神經外科職業范疇。
一直以來,很多人關于脊柱脊髓疾病的概念中,只有硬脊膜內的病變歸屬神經外科。其實脊柱神經外科屬于典型的交叉學科,既包含脊柱骨性結構、也包含脊髓中樞神經和脊神經結構。
專業組擁有依托高清顯微鏡、超聲骨刀、GUSA、移動C臂機、復合手術室西門子飛龍系統等全國一流先進設備和更多的技術手段、可以從多個不同角度出發,既重視脊髓神經又重視脊柱穩定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脊柱神經外科醫生堅持微創顯微手術和維護脊柱穩定相結合的原則,將神經外科顯微技術和脊柱內固定技術結合,在解除患者病痛同時維護患者脊柱穩定,達到治療上最完美的效果。
神經脊柱脊髓專業組治療主要疾病包括:
1.退行性疾?。侯i椎病、腰椎病、椎間盤突出、后縱韌帶鈣化、椎管狹窄、腰椎滑脫等。
2.脊柱脊髓外傷:各種脊柱外傷造成的壓縮性骨折、脊髓、神經受壓及外傷造成的脊柱不穩。
3.脊柱脊髓腫瘤:椎管內外各種腫瘤及椎體腫瘤,包括神經鞘瘤、脊膜瘤、室管膜瘤、膠質瘤、轉移瘤等。
4.先天性畸形:Chiari畸形、寰樞椎脫位、脊柱裂、脊髓栓系綜合征等。

 

顱底神經外科:顱底神經外科是一門技術要求較高的學科,是神經外科學的重要分支。由于顱底解剖復雜,分為前、中、后三個顱窩,顱底凹凸不平,密布骨孔、骨管、骨溝,有腦血管和腦神經由此出入顱腔,因此手術設備、器械和專業人員的素質都有較高的要求。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顱底神經外科專業組經過40余年的不斷發展,伴隨顯微外科技術、神經內鏡技術、顱底修復技術、影像導航、超聲與放射介入技術、術中神經監測和射頻技術的應用等,為顱底深部高危區域病變的治療提供了條件,目前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時期。
  我科擁有德國蔡斯手術顯微鏡,神經內鏡系統,神經導航系統,超聲吸引,電生理監護儀及磨鉆等。醫院配備有先進的大型設備:3.0MRI、64排螺旋CT、DSA、PET-CT,充分滿足了神經外科的診治需求。我科顱底神經外科專業團隊具備顱底手術的各項技術要求:
1.顯微操作技術:隨著手術顯微鏡的廣泛應用,各種顯微操作技術逐步普及,我科積極舉辦及參加各種顱底外科培訓班,培養優秀顱底外科人才,促進了顯微技術的大幅提高和人才梯隊的建設,為我科顯微神經外科的發展不斷增添活力。
2.神經內鏡技術:內鏡已成為顱底外科領域重要的工具,可單獨或聯合用于顱底腫瘤手術,目前單獨應用內鏡經鼻入路已能處理垂體腺瘤、鞍結節腦膜瘤、脊索瘤等顱底中線部位腫瘤,可利用內鏡經鼻腔、鼻竇等自然通道取活檢,明確病變性質,為制定治療策略及選擇手術入路提供依據;還可用于隨訪,觀察術后顱底愈合情況及有無腦脊液漏,早期查看腫瘤有無復發。隨著內鏡設備及技術的進步,內鏡在顱底腫瘤外科實踐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我院神經外科自2011年開展神經內鏡手術,近年來一直致力于神經內鏡技術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每年門診量約2000人次,每年開展神經內鏡手術約200臺,自2016年至今連續四年成功舉辦國家級及省級神經內鏡培訓班,獲得國內外同行的一致好評。我科于2018年獲得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顱底外科技術培訓中心。
3.血管內介入技術:通過腦血管造影可以在術前了解腫瘤供血以及頸內動脈系統、椎動脈系統及頸外動脈系統之間的交通情況,對于供血豐富的顱底腫瘤可以在術前栓塞腫瘤的主要供血動脈,減少術中出血。尤其是阻斷那些位置特殊,只能在腫瘤切除后期才能暴露的血管。結合透露CTA、SPECT等檢查,大大增加了顱底腫瘤的切除率及血管保護。
4.神經電生理監測技術:目前可監測腦干聽覺誘發電位、體感誘發電位、運動誘發電位、自由肌電、術中腦電圖等,Ⅱ至Ⅻ顱神經均可做到術中監測,提高手術安全性及腫瘤全切率。
5.顱底重建技術:顱底重建的材料和技術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顱底外科的發展,使得幾十年前無法手術的顱底腫瘤能夠常規切除。鄰近帶蒂肌皮瓣,人工硬膜、鈦板等修補材料和方法的應用,使得顱底重建增加了可靠性??稍陲B內外結構間建立屏障,避免腦脊液漏及顱內感染;閉塞腫瘤切除后遺留的死腔;覆蓋或隔開頸內動脈,預防腫瘤或感染侵蝕導致血管破裂;利于恢復顱面外形。顱底重建不斷進步,已經成為顱底外科的重要組成部分。
6.血管重建技術:顱底腫瘤容易累及頸內動脈巖骨段及海綿竇段,若確需犧牲受侵血管,要盡量行血管重建。早在1969年Yarsargil就描述了顳淺動脈-大腦中動脈吻合術,之后Lougheed,Spetzler,Story,Miller,Fisch等描述了不同的血管重建技術,提高了顱底病變的手術療效。目前可根據所需血管管徑、流量的不同,選用大隱靜脈、橈動脈、顳淺動脈等做血管搭橋,我科正在逐步開展中。
7.影像技術:上世紀70年代CT的應用和80年代MRI的應用對顱底腫瘤診治的推動作用毋庸置疑。而隨著圖像處理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結合和發展,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技術可以使我們得到三維、立體、互動的影像,詳細了解腫瘤與其周圍重要神經血管結構的關系,在虛擬現實環境中制定手術計劃,優化手術入路,模擬手術操作。神經導航及術中開放MRI等技術能提供術中實時影像,指導手術操作。術中熒光造影或者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可提供血管通暢性等信息。這些影像技術的發展,提高了顱底腫瘤早期診斷率以及手術安全和效果。
8.其他技術: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技術:如伽瑪刀、X刀、Cyber刀等精確放療技術,已成為手術的重要輔助治療手段,對于有些海綿竇腦膜瘤等病變,也可單獨應用放射外科治療。另外神經麻醉技術的進步,使得手術更安全,操作更方便。
顱底神經外科治療的疾病主要包括:
1.涉及顱底的各種顱底腫瘤(如顱底腦膜瘤、脊索瘤、垂體瘤、顱眶溝通瘤、蝶篩竇腫瘤、枕骨大孔區腫瘤、顱咽管瘤等),按部位分為頸靜脈孔區腫瘤、巖斜區腫瘤、橋小腦區腫瘤、海綿囊腫瘤及顱內外溝通性腫瘤。
2.使用顱底外科的手法進行手術治療的腦血管?。ㄈ缃汯awase入路夾閉基底動脈動脈瘤、海綿竇內海綿狀血管瘤切除術)。
3.顱骨畸形(如骨纖維異常增殖癥)。
4.顱腦創傷(如創傷性視神經病變、頑固性腦脊液漏)等。


外傷與重癥神經外 “神經創傷及神經重癥專業組”是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神經外科亞專業之一,專業組致力于顱腦創傷和神經系統疾病危重癥患者的臨床救治、基礎科學研究、神經外科專業醫師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培訓。專業組以規范化、綜合化、系統化的診療思路為指導,依托重癥監護單元,利用多學科會診的優勢對患者的全身狀況進行全方位監測及集束化診療,從而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長期預后。
專業組成員以高度的熱情及責任感依托各種專業先進儀器設備(PB-840呼吸機9臺;GE-B650心電監護儀11臺;Radiometer ABL80、GEM5000血氣分析儀各1臺;麥科田MedCaptain多功能輸液泵11組以及心電圖機、除顫儀、冰毯機、震動排痰儀、下肢氣壓泵治療儀、床旁纖維支氣管鏡、顱內壓監護儀(可開展呼氣末CO2監測、持續腦電監測、BIS監測等);床邊血管成像B超;中央護理監護監測系統等),整合各種國內國際神經創傷重癥治療理念、注重神經重癥創傷患者救治的整體觀念、利用新方法新技術、多學科合作診治方案對神經創傷及重癥患者進行專業的手術、監護及治療,提供給患者最佳的治療過程,得到最優的康復結果。已經救治了大量病情危重、外院轉入原本以為沒有希望救治的病人,使很多病人恢復了健康,回歸了社會。
專業組主要治療疾病包括:
1.各種輕、重型顱腦損傷:包括腦挫裂傷、外傷性腦出血、硬膜下血腫、硬膜外血腫、腦內血腫、顱骨骨折、頭皮挫裂傷、腦脊液鼻漏、腦脊液耳漏等等。
2.各種神經重癥昏迷患者:采用呼吸機輔助呼吸、各種生命體征監測、昏迷促醒,癲癇、感染、高熱、水、電解質、高血糖等嚴重酸堿內環境紊亂、應激性消化道出血等等。
3.多發疾?。猴B骨缺損、腦積水、慢性硬膜下血腫等等。

 

小兒神經外科: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小兒神經外科專業組為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的亞??浦?。兒童不是成人的縮影,與成人的差異不僅僅是體格上的大小,其病理、生理有特殊性??剖冶兄挥袑I才有卓越的原則,成立了小兒神經外科,以造福神經系統疾病患兒。小兒神經外科亞專業組緊跟國際學術前沿、強調臨床醫學和基礎研究相結合、積極開展科研和教學工作,專業組醫護人員用愛心、熱心對患兒進行精準化治療,希望能為更多的患兒解除病痛,為更多的家庭帶來健康和快樂。
目前小兒神經外科亞專業組主要診治疾?。?/span>
1、兒童神經系統先天性畸形:腦積水、蛛網膜囊腫、脊髓栓系、脊髓脊膜膨出、脊髓囊樣膨出、脂肪脊髓脊膜膨出、隱性脊神經管閉合不全和脊髓栓系、腦膜膨出、顱縫早閉、Dandy-Walker綜合征、蛛網膜囊腫、Chiari’s畸形等。
2、神經系統創傷疾?。焊鞣N兒童顱腦創傷,如硬膜外血腫、硬膜下血腫、腦挫裂傷、腦內血腫、顱骨骨折、頭皮損傷等等。
3、腦血管疾?。簝和瘎屿o脈畸形、顱內海綿狀血管瘤、兒童腦出血、兒童煙霧病等等。
4、兒童神經系統腫瘤:兒童膠質瘤、顱內生殖細胞腫瘤、脈絡叢腫瘤、室管膜瘤、髓母細胞瘤、兒童小腦星形細胞瘤、腦干膠質瘤、顱咽管瘤、胚胎發育異常的腦腫瘤、兒童大腦半球腫瘤、兒童脊髓髓內腫瘤、顱骨良性病變等等。
5、兒童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
6、兒童功能神經外科:兒童腦癱、兒童癲癇等等。
 

血管神經外科: “神經血管專業組”是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神經外科亞專業之一,專業組致力于神經系統(腦和脊髓)血管疾病的臨床救治、基礎研究、住院醫師和??漆t師培訓。專業組以規范化、綜合化、系統化的診療思路為指導,逐步開展各種腦血管病的血管內介入治療,常規顱內動脈瘤顯微夾閉手術、腦動靜脈畸形切除手術、高血壓腦出血微創手術等。專業組成員以高度的熱情及責任感,依托先進儀器設備和材料,整合國內外最先進治療理念,服務于皖北地區患者。
神經介入是我科神經血管疾病治療的主要方式,依托復合手術室西門子飛龍系統,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選擇對患者最好的治療方案。從而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長期預后。神經介入最大的優點是微創,即創傷小,恢復快,目前是國際主流的治療方法,在國內各大城市已得到廣泛應用,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高度認可。其主要方法有腦動脈瘤彈簧圈栓塞術及支架輔助彈簧圈栓塞術,腦AVM Onyx膠栓塞術,顱內外血管狹窄支架植入術等。經過數年的發展,我科目前已常規開展以下各種神經介入技術。
神經血管專業組主要治療疾病包括:
1.各種出血性腦血管疾?。耗X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硬腦膜動靜脈瘺、頸內動脈海綿竇瘺等。
2.各種缺血性腦血管疾?。猴B內、外血管狹窄。
3.各種復合手術,如富血管腫瘤腦膜瘤和血管母細胞瘤的復合手術、腦AVM復合手術、脊髓血管性疾病的復合手術及頸內動脈和椎動脈術中損傷的復合手術。
4.各種復雜的腦血管和脊髓血管DSA。

 

醫師簡介

 

姜之全 
出生年月 1976.09 職務 科主任
專業職稱 主任醫師 學術職稱 教授
姜之全 男 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科主任,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醫學博士,畢業于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目前任: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協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內鏡專業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內鏡分會神經內鏡專業組委員,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神經腫瘤分會委員,世界華人神經外科協會脊柱脊髓專業委員會常委,中國醫師協會神經修復專業委員會青年委員,中國抗癌協會神經腫瘤專業脊髓脊柱腫瘤組委員,中華醫學會安徽省神經外科分會委員,安徽省微創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安徽省神經外科分會委員,安徽省醫師協會膠質瘤專業委員會常委,安徽省醫師協會神經修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安徽省醫學會創傷學分會委員,《中華解剖與臨床》雜志通訊編委。1999年開始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擅長神經外科各類微創手術,在安徽省內率先開展了神經內鏡系列手術、鎖孔入路夾閉前循環動脈瘤。安徽省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顱底外科技術培訓中心主任。
已在國內外各類期刊發表各類論文30多篇,其中SCI論文12篇。參與翻譯書籍一部,參與編寫書籍三部;參與《中國神經外科顱底內鏡臨床應用技術專家共識》及《神經內鏡手術技術治療腦室腦池系統疾病中國專家共識》編寫;主持省自然基金一項,省教育重點課題一項;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門診時間:每周五上午 門診二樓神經外科門診221室

 

 

張少軍 
出生年月 1964.07.01 職務 科副主任
專業職稱 主任醫師 學術職稱 副教授
張少軍,男,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科副主任,神經外科二病區主任,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87年畢業于蚌埠醫學院臨床醫療專業。從事神經外科工作30余年,目前擔任中國醫師協會安徽省神經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安徽省微創神經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蚌埠市神經外科學會主任委員。曾在第二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長征醫院)、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等醫院深造,對臨床疑難疾病有獨到的見解,擅長顱內腫瘤、腦血管病及復雜性顱底疾病的顯微外科手術,尤其在垂體腺瘤、聽神經鞘瘤等顯微外科手術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共發表論文30多篇。

 

 

蘇賀先
出生年月 1963.2 職務 病區副主任
專業職稱 主任醫師 學術職稱 副教授
蘇賀先,主任醫師、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從事神經外科工作近30余年,早年曾在北京天壇醫院進修學習,具有深厚的神經外科理論基礎及精湛的顯微神經外科手術技術。在神經外科常見病、多發病以及疑難雜癥的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各種顱內腫瘤、血管病、癲癇等疾病的外科治療。對乙狀竇前入路切除中上斜坡腫瘤、枕下入路切除斜坡腫瘤、經鼻蝶入路顯微切除垂體瘤以及顱底巨大腫瘤的顯微切除有獨到之處。

 

婁飛云 
出生年月 1969.10 
專業職稱 主任醫師 
婁飛云 男 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醫學碩士,碩士研究生導師。1993年開始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在神經外科常見病、多發病以及疑難病的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顱腦腫瘤、顱腦損傷、腦血管?。X出血、腦缺血、煙霧病、頸內動脈狹窄、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等)及功能神經外科(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帕金森)等在診斷、手術以及治療方面有較高造詣。主持參與多項臨床課題、在國家和省級雜志發表論文多篇,目前培養研究生6人。

 

韓易 
出生年月 1981.11 職務 病區副主任
專業職稱 副主任醫師,副教授 學術職稱 碩士研究生導師

韓易,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病區副主任。中華醫學會安徽分會神經外科學分會第六屆脊柱脊髓專業組委員;安徽省微創醫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安徽省抗癲癇協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安徽省戒毒工作協會戒毒醫療康復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治療顱底腫瘤、脊柱脊髓疾病及功能神經外科疾病。曾在臺灣童綜合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及南京軍區總醫院研修,并多次赴全國各地進行短期交流學習,主持參與多項神經外科的國家級、省級及院級科研項目。發表中華系列核心期刊論文20余篇。

 

 

李健 
出生年月 1973年6月
專業職稱 副主任醫師 
從事神經外科臨床醫、教、研工作20多年,對神經外科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雜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在顱內各部位腦血管病取得了顯著成績。曾先后在國家級、省級雜志上發表論文數十篇。積極參加救災、基層衛生工作扶貧、多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搶救同時等應急醫療工作。
現為:安徽省腦血管病學組成員,安徽省微創醫學會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委員

 


馬駿 
出生年月 1972.10 
專業職稱 副主任醫師
馬 駿 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 中共黨員,1995年畢業于蚌埠醫學院臨床醫療系。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安徽省神經外科青年委員,安徽省神經外科神經創傷與神經重癥組委員,安徽省醫學會司法鑒定專家成員。曾在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進修學習神經重癥患者的綜合搶救治療。對神經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對神經創傷及腦出血等神經重癥患者的診斷、治療以及綜合搶救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孫濤 
出生年月 1977.07 職務 神經外科醫師規范化培訓教學主任
專業職稱 副主任醫師 學術職稱 講師
從事神經外科臨床醫、教、研工作多年,具有較高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水平,在神經外科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顱腦腫瘤、顱腦創傷、神經重癥、腦血管?。X出血、腦缺血、煙霧病、頸內動脈狹窄、動脈瘤、腦血管畸形等)及小兒神經系統疾?。B腦腫瘤、創傷、先天性疾?。┑仍谠\斷、手術、治療方面有較深造詣。主持參與多項醫學科研課題、在國家和省級雜志發表論文20余篇,并有多項醫學發明專利。

徐德才 
出生年月 1977.7 
專業職稱 副主任醫師
徐德才,男,1977年出生,副主任醫師,研究生學歷,碩士學位, 2005年從事神經外科工作,2018年在南京軍區總醫院進修神經介入治療,擅長顱腦外傷、顱內和椎管內腫瘤、血管性疾病、先天性畸形等神經外科常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特別是顱內動脈瘤和血管畸形的介入治療。

 


 

 


趙永軒 
出生年月 1979.04 
專業職稱 主治醫師
專業特長(不超過200字)
趙永軒,男,中共黨員,安徽醫科大學碩士學位,工作于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從事臨床工作16年,熟悉各種神經外科急診處理,主要研究領域是顱內腫瘤的手術治療和功能性疾病的手術治療。已經掌握腦膜瘤,膠質瘤,垂體瘤等腫瘤的手術方法。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功能神經外科。擅長三叉神經痛的外科治療,可以通過開顱手術方法,解決疼痛,對于老年患者和擔心手術風險患者,可以通過微創穿刺用球囊壓迫神經節治愈三叉神經痛。對于面肌痙攣治療也有一定的經驗。除上述疾病外,也開展腦深部電極刺激術用于治療帕金森、梅杰綜合征等肌張力障礙類疾病和癲癇的外科治療。

 

鄭夏林 
出生年月 1983.5 職務 
專業職稱 副主任醫師 
副主任醫師,講師,在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從事神經外科十余年,擅長各類顱腦損傷的診治及常見顱內腫瘤的診治,掌握神經內鏡常規操作。目前擔任安徽省醫師協會神經修復學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青年委員,安徽省抗癲癇協會第二屆青年委員會青年委員,安徽省醫師協會腦膠質瘤專業委員會第一屆青年委員。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國內《中華醫學雜志》,《中華神經醫學雜志》等核心期刊發表諸多論著,主持蚌埠醫學院院級課題一項,已結題。參與安徽省教育廳及衛生廳重點課題多項。

 

 

孫輝 
出生年月 1975.03 
專業職稱 主治醫師
孫輝 男 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 主治醫師 從事神經外科臨床工作20余年,在腦外傷、腦出血、神經重癥管理、顱底腫瘤等方面有較高的造詣,對于腦血管病、椎管內腫瘤、功能神經外科等方面也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十余篇文章,參與省級以及市級課題多項。


 

 

友情鏈接: 安徽省衛健委| 蚌埠市衛健委| 蚌埠醫學院| 安徽教育網| 健康報網| 中國科技網|
醫院概況
醫院簡介
院長致辭
機構設置
醫院地圖
醫院榮譽
大事記
現任領導
組織機構
人事處
黨委(院長)辦公室
組織統戰部
醫務管理
部門動態
醫療制度
診療特色
衛生應急
院際聯絡辦公室
醫改辦
就醫指南
健康宣講
醫保平臺
科室導航
名醫薈萃
醫療設備
門診須知
專家門診
就醫流程
遠程醫學
價格公示
導醫服務
來院路線
健康體檢
住院須知
醫療爭議糾紛流程
投訴建議
醫學教育
本科教學
規范化培訓
研究生教育
繼續醫學教育
臨床藥師培訓
科學研究
科研管理
學科建設
科技統計
醫學倫理委員會
學會工作
學術交流與科研動態
師德師風建設
生物安全
辦事指南
內部下載
外部下載
護理園地
護理動態
護理管理
臨床護理
護理教研
天使風采
下載中心
黨建工作
黨建動態
統戰工作
宣傳工作
職工之家
青年園地
金色夕陽
院史館
院史館
醫聯醫改
国产女人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国色天香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级毛片 国产猛烈高潮尖叫视频免费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